古代曾經(jīng)用貝殼作為貨幣來使用。當時腦袋里就閃過了一個念頭, 如果這個貝殼能夠作為貨幣買東西, 那我跑到海邊去撿一大堆回來。那不就暴富了嗎?
貝殼作為貨幣來使用, 其實需要具備這么兩個前提條件。首先, 在貝殼作為貨幣的那個年代, 比如說商朝, 絕大部分的國土都在內(nèi)地。在交通非常落后的年代, 一個人他要從內(nèi)地跑到海邊, 然后撿到貝殼再運回來。中間所耗費的時間、精力、運輸成本, 遠遠大于貝殼本身的價值。

古人就把貝殼具象化變成了一種圖騰, 也就是各種抽象的圖案, 裝飾到各類工藝品和這個建筑的裝飾紋理。所以古人一直把這個貝殼當成是一種很珍貴的寶物。所以我們在漢語詞匯中有一個詞大家經(jīng)常用到, 叫做“寶貝”。這個詞指的就是名貴的、具有貨幣交易性質(zhì)的貝殼, 后來一直沿用下來。
在我們的漢字中就有很多跟財富相關的字, 都跟這個貝殼有關系, 比如說漢字中的財富的財字, 它左邊就是一個貝字, 還有販賣的販, 左邊也是個貝字, 還有貨品的貨, 下面也是個貝字。另外包括或購買的購, 賬單的賬、消費的費等等都跟貝殼有關。甚至包括我們現(xiàn)在見到喜歡的東西和人也叫寶貝。所以我前面講海螺、貝殼這些物品, 它象征財富就是這樣由來的, 是有一些文化背景的。
首屆全國科普月暨2025年深圳科普月 | 《守護“藍碳”先鋒·貝類生態(tài)密碼》
2025年9月,首屆全國科普月暨深圳科普月即將啟動。作為科普教育基地,科普月期間,貝殼紅~貝殼博物館將免費向市民開放,并按時間段推出免費科普講解服務。
海洋生態(tài)環(huán)境教育主題活動之《保護海洋生態(tài)文明?推動綠美鵬城建設》正式啟幕!
為增強公眾海洋保護意識,助力深圳海洋生態(tài)文明建設,貝殼紅組織開展2025年公益活動【海洋生態(tài)環(huán)境教育主題活動之《保護海洋生態(tài)文明·推動綠美鵬城建設》】,以貝殼為紐帶,與市民朋友共同探索海洋生態(tài)與貝類生物的奧秘。